曲卉:如何更好地决策?从《原则》说起
趁着三天的长周末,来说说我对商业界大火的《原则》这本书感受最深的几个点。《原则》的作者是美国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Ray Dalio,除了投资业绩超牛之外,在桥水内部大力倡导原则,发明了各种神奇的管理应用例如球员卡,疼痛按钮,积点器等等,引得一帮哈佛认知心理学家前来研究,桥水基金被媒体称为神奇的“邪教”组织,而Ray本人也被称为投资界的乔布斯,大概也是对他在桥水内部打造一个如此与众不同的文化来“扭曲现实”能力的褒奖吧。
1. 什么是“原则”?
进入正题之前,先来说说什么叫“原则”。之前看到国内某位名人评价这本书,颇为嗤之以鼻,他的论点是“如果是一条两条,那叫原则;这本书列出大大小小上百条,怎么还能叫”原则“呢?” 我觉得句话,就是那种乍一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其实经不起推敲的话。
Ray提出这么多条原则的出发点就是:在生活中,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做出决策?
现实里,我们常常独立地对单个情景做出反应和决策,这样的决策系统是单点和低效的。如果能够把情景分门别类,总结出来一些统一的“原则”,每次在遇到类似情景时,都可以通过同一个原则处理,并且根据结果对“原则”进行修正,那么决策的速度和质量都能大幅提高。
那么为什么“原则”要有这么多条呢?很简单,现实生活不像数学物理那么高度抽象化,可以用一条公理或定律解决所有问题。如果硬是把要把所有原则提炼成一条适用于各个决策场景的,可能就是类似于“道可道非常道”的“哲学”了。哲学当然有分享的价值,但是可操作性就差了很多。
这一点上让我想起咱们中国人做菜喜欢写意,加一点盐,适量油,而老美做烘培都是拿个秤,严格定量称100g面粉,50g黄油,所以可重复,可推广,即使笨人也能学会。
Ray老爷子,也是持着这种想法,不光把原则总结出来,下次碰到类似情景根据原则决策,而且把一个一个单个原则输到电脑里,写成算法(algorithm),让计算机和人同时做决策。多年实验下来,他发现计算机很多时候做的决策比人好的多,因为计算机能快速处理大量信息,并且决策不带感情。
他最开始可能更多的是在投资决策上使用这种模式,后来发现好用了之后,在工作,管理,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采用了这种模式:把思考原则化,把原则算法化,从而系统化决策过程,以求长期稳定地做出好的决策。我一篇文章里讲到的Ray给每个员工做一张”棒球卡“就是桥水基金算法化管理的一个例子。
相关文章推荐:
热门阅读推荐:
图文精选:
-
有了这套流量获取方法论,流量还会枯竭吗?
搜索引擎,看看在现在这个移动互联网年代和新媒体年代还能怎么获取流量。...
-
日销售额破4亿,看“斑马会员”如何运营会员
市面上,做会员制的电商平台不少,竞争十分激烈,而在一片红海之中,斑马会...
-
互联网寻找新流量
中国互联网流量式微已是不争的事实。 艾瑞咨询《2019年Q2中国互联网流量分析...
-
B端用户的分级运营
今天我们来讲,B端用户的分级运营。当数据分析普及到各行各业后,我们经常...
-
企业增长的三大误区
驱动增长的误区很多, 其中最常见的3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