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产品做得不错,但就是没有用户
为什么历经辛苦,不断打磨作出的产品上线后,并未获得多少用户的认可?产品明明不错,却没有用户?为什么?
有这么一种情况,产品经过不断地设计开发和打磨最终上线,但一段时间过去后,发现产品并没有多少用户,这会使产品经理们感觉非常沮丧,为什么明明产品做的不错,但就是没有用户呢?
如今产品经理已经成为互联网公司的标配,有很多本身很优秀的产品经理,他们在战略思考、产品设计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上都非常优秀,但就是做了一款没有多少用户的产品。产品经理这个领域也是一个看结果论英雄的行业,对优秀产品的衡量标准往往是做出一个家喻户晓的产品,有海量的用户,或者产品在某一个行业解决了某一类人群的需求痛点,但这种机遇不是每一个产品经理都有的。
没办法,世界就是这样,但对于改变这个世界的产品经理们,发现问题不难,难的是如何解决问题,而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做出一个不错的产品只算第一步,让产品被更多的人用起来才是更关键的第二步。
为什么产品做得不错,但就是没有用户呢?
一、用户选择增多,集中获取流量难度增大
在现在的互联网环境下,单纯产品功能或体验层面的创新已经很少了,各种类型的产品不管是在功能体验上还是在视觉感官上都不会拉开特别大的差异。不像互联网早期,可用的产品处于相对匮乏的阶段,一个功能简单、样式简陋的产品都有机会被大量的用户使用,因为用户的选择有限。
另外,在用户需求没有被充分满足的时期,一款产品出来后容易集中获取用户,因为用户选择少,所以类似墨迹天气这样的工具型产品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早期,集中获取了大量的用户,当时天气类的产品非常少,对用户来说,可选择性低,所以流量呈集中获取的态势。
但是,到了今天,用户的选择越来越多,而用户场景和时间是非常有限的,用户有限的需求会有大量的产品来满足,各种类型的产品都是在抢占用户时间和注意力。同样的用户需求,已经被多款产品瓜分,每款产品靠自己争夺的流量却又不占优势,到最后要不就是拼资本、要不就是拼运营。
例如我们使用沟通工具往往一个就够了,因为我们不需要在多个产品维护同样的社交关系。最近火爆的共享单车,摩拜和ofo已成两家市场独大的局势,第三和第四的加入几乎不会影响战局,而头部的两家就在资本和运营商相互博弈,新入局者就算在产品上做的更好,也很难打破现有局面。
相关文章推荐:
热门阅读推荐:
图文精选:
-
如何学习淘宝从0到1建立会员体系
会员和积分是用户体系中密不可分的两兄弟,建立会员权益时也可考虑和积分打...
-
用户生命周期模型在用户成长体系中的应用
用户生命周期模型,如下图所示,是从企业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到完全终止关系...
-
如何通过用户分层,快速驱动用户增长?
用户分层的意义在于帮助运营人员,更好地梳理用户所处的流程状态,进而可以...
-
为什么你做的用户画像模型不精准?
用户画像的应用场景甚多,但即使是从事这方面研发的人,对其内部逻辑也是似...
-
携程是如何做用户画像的
用户画像作为“大数据”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众多互联网公司中一直有其独特的...